景区文化所在位置:首页 > 景区文化

走在寂静的春山

发布日期:2010-7-19 17:21:34 【关闭】
走在寂静的春山
                                                                 林丽
    弘石把一只录音笔放在桌上,说:我想听听你们对欧洲小镇的感觉。
席间产生了一段空白,也有人说出几句单调应景的话,但都不是真正的体验之谈。欧洲小镇离得我们遥远,它只是存在于我们心里的一种生活状态:闲适、浪漫、精致、风情;雕刻、绘画、建筑、宗教……不一而足。
    那天,我刚好从李崮寨采风回来,情绪尚沉浸其中。记得当时是唐书安说:文人总是有一种无法寄予在城市生活中田园情怀,只待将这种情怀消遣与笔墨或者文字。
欧洲小镇与李崮寨的风格大相迥异,或者根本无人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它们是存在于我们内心的两种不同的情怀,但都是温煦,放松,安静……我们尽可将它们分开,也不妨相提并论起来。
    那个早晨,天地间刚润了小雨,空气中自有一种润泽的清新气。我们相约一同,沿335省道西行30余公里,至三庄镇再北转至五莲县街头镇,去往李崮寨风景区。
    路边,有个村子叫小松干,大约只有十来户人家。户户都是春意盎然,巷巷都是人间四月天。此时,正是果树花开得琳琅,一树一树繁花,“春事烂漫到难管难收,亦依然简静。”这简静潜至心来,顿然宁静。
    山石垒砌的房屋、院落迤俪散开,繁花探出其间,是一种舒朗的平旷简明。人只想驻步停行,融入其间。而车队风驰电掣呼啸而过。
 
    景区的路是顺着“齐鲁第一大峡谷”公字沟前行。来至山脚下的小村子就是李崮寨。据导游介绍,这里原名尼姑寨,明朝时,有尼姑在此结茆建庵,因而得名。后来,有李姓道士来此修炼,尼姑寨由此更名为李固寨,进而衍化为李崮寨。
    接待站,亦是一个普通的民间院落。院正中一株杏树,枝干墨褐、枝条虬劲,衬得杏花皎皎点点。大姐端上茶水,饮一口是饱满的甘甜。
    院里正有羔羊闲庭信步。我抱起一只正在吃食的小羊,回答大姐热情的邀请:早上吃过,不再吃馒头了。要留待中午吃。
    文革期间,李崮寨是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典范。从这邀请,这话语,这简淡的茶水。我觉得这评价真正纯净。
    在无人商店、知青点简略参观,我们便开始沿着开辟的石阶与山谋缘。从渡仙桥至沐浴镜,都是沿石阶平步而上,即使陡峭,但觉平稳。边行边观边听导游讲解沿途景点以及美好的神话传说。路边,正有一桩无名坟,相传是当年一名知青早逝。而今已化做一棵青松,每日面对寂静的山谷,看淡蓝的山影浮现在云翳,听山川之间风徐徐行来行远。
神话传说俯首皆拾,不胜枚举。走过沐浴镜,脚下踏上的便是羊肠小道。路边碎花环佩丁冬,对面山坡嫩黄的连翘和粉紫的杜鹃勾画出一片灿烂山河,看去都是一派安享春日的自然静好。有人问,可想置身花中,做一株柔而不弱的杜鹃?
    顺着崎岖小路走到山顶,四周静寂空旷。远山含黛。景色看上去轻,薄,虚,已经不再是烟火人间的安稳沉重。此时,须用一种描述夜空一样的语言来描述这种感觉才是最好。
下山的路已经掩在深深的草木中,只能探路前行。那些开发过度,让人肢体松懒、神情混沌的景点似乎“细粮”一样地让人觉得乏味。而这里的山,还是草木葳蕤,郁郁葱葱,似乎罕无人至。这份“粗粮”让我们充满行走的乐趣和征服的欲念。
    快到山脚,就闻到人间烟火气息。那是大姐做好午饭,等我们回来。那饭菜香的正是一个饶有风吹雨润的乡间味道。午饭只有一个小时光景,院里正是杏花如雨,在淡淡的阳光里,无声飘落一季芳华。
这座山,这个小村,原始,自然,生态。开发者蒋先生在闲谈中提到,他们并不会大力推介和深度开发这个景区,并极力保护这里自然的生态。是,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如果喧嚣染上这座山头,侵入这个村庄,她的面容也就失去了秀美与恬静。她带给我们的也非这种深度田园情怀的释放与寄予。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样。”
      最后,我又在这个寂静的小村子里独自走了走,村子里已经有部分空出来的石屋。而那些日日升起炊烟的老屋里居住的也是些将要老去和已经老去的村人。他们就是描画这些景观的寥寥句点了。
在村前一株古杏树前驻足,透过枝桠正看到不远处无比寂静的春山。我想,欧洲小镇应该有着精致的春天,但不知会不会有这样寂静淡泊,如同花开花谢一样悄然来去的春色?

友情链接:日照旅游网 | 日照渔家乐民宿旅游网 | 日照宾馆酒店网 | 日照信息网 | 日照人才网 | 烟台房产网 | 泰安房产网 | 茌平信息网